- 相關(guān)推薦
試析《廣雅》釋義方法探析
論文關(guān)鍵詞:《廣雅》;訓詁學;釋義方法;研究
論文摘 要:《廣雅》的釋義方法主要有聲訓和義訓。其聲訓是對漢代聲訓的繼承和延續(xù);其義訓對后世辭書編撰和注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(jīng)驗,產(chǎn)生了廣泛的影響。
《廣雅》,三國魏張揖撰。他學通古今,通曉經(jīng)史百家,文字訓詁之學尤為擅長。除《廣雅》外,還著有《埤倉》、《古今字詁》、《三蒼訓詁》等!稄V雅》是仿《爾雅》而成的一部綜合性百科詞典,在中國“雅學”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,其訓詁學價值是多方面的,本文僅就其釋義方法予以探討。
所謂釋義方法,是指探求詞語意義的方法。由于漢字是形、音、義的統(tǒng)一體,因此在長期發(fā)展中,逐漸形成了形訓、聲訓、義訓三種基本方法,《廣雅》釋義主要采用了聲訓和義訓兩種方法。
一、聲 訓
聲訓,也叫“音訓”,就是因聲求義,即通過語音探求語義,主要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解釋詞義。這是前代訓詁學家常用的一種訓詁方法!稄V雅》由于是先秦漢魏名物訓詁的纂輯,張揖在整理前賢訓詁成果基礎(chǔ)上,保留和運用了聲訓這種釋義方法來解釋詞義!稄V雅》的聲訓主要有兩種類型:
(一)同音相訓
所謂同音相訓,是指釋詞與被釋詞的上古音具有雙聲疊韻關(guān)系。例如:
(1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憋,敬也!薄熬础迸c“憋”上古音同為見母雙聲,耕部疊韻字,二者古音相同。
(2)《釋詁》卷四下:“申,伸也!薄吧辍迸c“伸”上古音同為書母雙聲,真部疊韻字,二者古音相同。
(3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貢,功也!薄柏暋迸c“功”上古同為見母雙聲,東部疊韻字,二者古音相同,
(4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妹,未也,”“妹”與“未”上古音同為明母雙聲,物部疊韻字,二者古音相同。
(5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背謂之骶。背,北也,”“背”與“北”上古音同為幫母雙聲,職部疊韻字,二者古音相同。
(二)音近相訓
所謂音近相訓,是指釋詞與被釋詞上古讀音相近。又可細分為三類。
1.用雙聲韻轉(zhuǎn)字進行訓釋,即釋詞與被釋詞上古聲母相同,韻部發(fā)生了轉(zhuǎn)化。例如:
(1)《釋詁》卷三上:“圜,圓也!薄班鳌鄙瞎乓魹橄荒冈孔,“圓”上古音為匣母文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聲同韻轉(zhuǎn);匣母雙聲,韻部元文旁轉(zhuǎn)。
(2)《釋訓》卷六上:“風,放也!薄帮L”上古音為幫母冬部字,“放”上古音為幫母陽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聲同韻轉(zhuǎn):幫母雙聲,韻部冬陽旁轉(zhuǎn)。
(3)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徇,巡也,”“徇”上古音為邪母真部字,“巡”上古音為邪母文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聲同韻轉(zhuǎn):邪母雙聲,韻部真文旁轉(zhuǎn)。
(4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婦,服也!薄皨D”上古音為並母之部字,“服”上古音為並母職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聲同韻轉(zhuǎn):並母雙聲,韻部之職對轉(zhuǎn)。
(5)《釋宮》卷七上:“閭,里也。”“里”上古音為來母之部字,“間”上古音為來母魚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聲同韻轉(zhuǎn):來母雙聲,韻部之魚旁轉(zhuǎn)。
2.用韻同聲轉(zhuǎn)字進行訓釋,即釋詞與被釋詞上古韻部相同,聲母發(fā)生了轉(zhuǎn)化。例如:
(1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傷,創(chuàng)也。”“傷”上古音為書母陽部字,“創(chuàng)”上古音為初母陽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韻同聲轉(zhuǎn):陽部疊韻,聲母書初鄰紐。
(2)《釋詁》卷四下:“冬,終也!薄岸鄙瞎乓魹槎四付孔郑敖K”上古音為章母冬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韻同聲轉(zhuǎn):冬部疊韻,聲母端章準雙聲。
(3)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禮,體也。”“禮”上古音為來母脂部字,“體”上古音為透母脂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韻同聲轉(zhuǎn):脂部疊韻,聲母來透旁紐。
(4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腸,詳也!薄澳c”上古音為定母陽部字,“詳”上古音為邪母陽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韻同聲轉(zhuǎn):陽部疊韻,聲母定邪鄰紐。
(5)《釋山》卷九下:“冢,腫也!薄摆!鄙瞎乓魹槎四笘|部字,“腫”上古音為章母東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韻同聲轉(zhuǎn):東部疊韻,聲母端章準雙聲。
3.用聲轉(zhuǎn)韻轉(zhuǎn)字相訓,即釋詞與被釋詞上古聲母和韻部都同時發(fā)生了轉(zhuǎn)化。例如:
(1)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貰,賒也。”“貰”上古音為船母月部字,賒”上古音為書母魚部字。二者古音相近,聲轉(zhuǎn)韻轉(zhuǎn):船書旁紐,魚月通轉(zhuǎn)。
(2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判,分也!薄胺帧鄙瞎乓魹閹湍肝牟孔郑芭小鄙瞎乓魹殇枘冈孔。二者古音相近,聲轉(zhuǎn)韻轉(zhuǎn):幫滂旁紐,文元旁轉(zhuǎn)。
(3)《釋器》卷八上:“赭,赤也。”“赭”上古音為章母魚部字,“赤”上古音為昌母鐸部字,二者古音相近,聲轉(zhuǎn)韻轉(zhuǎn):章昌旁紐,魚鐸對轉(zhuǎn)。
此外,在《廣雅》同音相訓和音近相訓里面,都有不少釋詞與被釋詞的聲符相同。例如:
(1)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經(jīng),徑也,”“經(jīng)”、“徑”上古音同為見母耕部字,二者同音相訓:釋詞與被釋詞聲母韻部都相同!敖(jīng)”、“徑”都為形聲字,聲符同為“里”。
(2)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卦,掛也。”“卦”、“掛”上古音同為見母支部字,二者同音相訓:釋詞與被釋詞聲母韻部都相同!柏浴薄ⅰ皰臁倍紴樾温曌,聲符同為“圭”。
(3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姑,故也。…‘姑”、“故”上古音同為見母魚部字,二者同音相訓:釋詞與被釋詞聲母韻部都相同!肮谩、“故”二者都為形聲字,聲符同為“古”。
(4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脾,裨也!薄捌ⅰ、“裨”上古同為並母支部字,二者同音相訓:釋詞與被釋詞聲母韻部都相同。“脾”、“裨”二者都為形聲字,聲符同為“卑”。
(5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調(diào),啁也!薄罢{(diào)”上古音為定母幽部字,“啁”上古音為端母幽部字,二者音近相訓:幽部疊韻,聲母定端旁紐。“調(diào)”與“啁”二者都為形聲字,聲符同為“周”。
以上孳生詞與孳生詞具有相同形聲字聲符。
(6)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害,割也,”“害”上古音為匣母月部字,“割”上古音為見母月部字,二者月部疊韻,聲母匣見旁紐。二者音近相訓:釋詞與被釋詞韻部相同,聲母發(fā)生了轉(zhuǎn)化!案睢钡穆暦麨椤昂Α保
,
(7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春,蠢也,…‘春”、“蠢”上古同為昌母文部字,二者同音相訓:釋詞與被釋詞聲母韻部都相同!按馈钡穆暦麨椤按骸。
(8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丑,紐也!薄俺蟆鄙瞎乓魹橥改赣牟孔郑凹~”上古音為泥母幽部字。二者幽部疊韻,聲母透泥旁紐。二者音近相訓:釋詞與被釋詞韻部相同,聲母發(fā)生了轉(zhuǎn)化。
(9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夫,扶也!颉鄙瞎乓魹閬K母魚部字,“扶”為幫母魚部字,二者魚部疊韻,聲母並幫旁紐,二者音近相訓:釋詞與被釋詞韻部相同,聲母發(fā)生了流轉(zhuǎn)。
(10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妾,接也。”“妾”上古音為清母葉部字,“接”上古音為精母葉部字。二者葉部疊韻,聲母清精旁紐,二者音近相訓:釋詞與被釋詞韻部相同,聲母發(fā)生了流轉(zhuǎn)。
以上是根詞與孳生詞的聲符相同。
這類聲符相同的聲訓,不但揭示了詞匯孳乳繁衍的,即由某一根詞及其孳生詞、或孳生詞與孳生詞構(gòu)成的一組同源詞,而且更重要的是探求了事物的命名之由。因此,我們通過對《廣雅》聲訓進行考察、分析、研究,就可以已有的關(guān)于漢魏聲訓的研究成果,從紛繁復(fù)雜的語音現(xiàn)象和詞義現(xiàn)象中歸納出聲訓的語音模式,并在此基礎(chǔ)上探索聲訓規(guī)律以及聲訓的音義結(jié)合規(guī)律,為聲訓研究的理論建設(shè)和科學的漢語詞源學的建立提供經(jīng)過論證的語料。
二、義 訓
義訓是一種直陳語義的訓釋方法,即用通俗的話解釋古代詞語或方言詞。廣義地說,形訓、聲訓以外所有的釋義方式都屬于義訓的范疇。義訓這種釋義方法直陳語義而不借助于音和形!稄V雅》釋義,除聲訓外,基本上都是義訓,從解釋詞和被釋詞的關(guān)系看,《廣雅》義訓可分如下幾種類型:
(一)同義相訓
《廣雅》的絕大多數(shù)訓釋都屬于這一類。
1.單訓
用一個詞去解釋另一個同義詞!稄V雅》這一類主要體現(xiàn)在《釋言》等篇里。例如:
(1)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質(zhì),地也!
(2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貴,尊也!
(3)《釋訓》卷六上:“怵惕,恐懼也!
(4)《釋宮》卷七上:“象魏,闕也。”
(5)《釋地》卷九下:“畠,細也!
[1]
2.同訓
用一個詞去解釋兩個以上的同義詞!稄V雅》里這類最多,主要體現(xiàn)在《釋詁》、《釋訓》等篇里面。又分為兩種情況:
一是把幾個甚至幾十個同義詞放在一起,再用一個常用詞去進行解釋!稄V雅》這類最多。例如:
(1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乾、官、元、首、主、上、伯、子、男、卿、大夫、令、長、龍、嫡、郎、將、日、正,君也,”
(2)《釋訓》卷六上:“洞洞、屬屬、切切、恂恂、訚閽、翼翼、濟濟、畏畏、祗祗,敬也!
(3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翁、公、叟、爸、爹、筧、父也。”
(4)《釋器》卷八上:“骸、骼、骹、顛,骨也!
(5)《釋水》卷九下:“舟、枋、榜,船也!
二是同一個詞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解釋其他的詞。例如:
(1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何、般、能,任也。”
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南、王,任也。”
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男,任也!
《釋親分卷六下:“心,任也!
(2)《釋詁》卷五下:“龍、利、芬、忍、調(diào)、庸,和也!
《釋詁》卷五下:“伽,和也!
《釋訓》卷六上:“翼翼、衍衍、愉愉,和也。”
3.互訓
用同義詞互相訓釋。例如:
(1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佳,善也!薄夺屟浴肪砦迳希骸吧疲岩!
(2)《釋詁》卷四下:“邦,國也!薄夺屟浴肪砦迳希骸皣,邦也!
(3)《釋詁》卷四上:“幕,夜也。”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夜,暮也!
(4)《釋詁》卷四上:“氓,民也!薄夺屟浴肪砦迳稀懊,氓也!
(5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調(diào),啁也,”《釋詁》卷四上“啁,調(diào)也!
4.遞訓
幾個詞輾轉(zhuǎn)相訓。就是以乙訓甲,又以丙訓乙,以丁訓丙,層遞而下,例如:
(1)《釋詁》卷四上:“品,式也!薄夺屧b》卷一上:“式,法也。”
(2)《釋詁》卷四上:“放,置也,”《釋詁》卷四下:“置,驛也!
(3)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況,滋也!庇帧白蹋褚。”
(4)《釋詁》卷五上:“字,乳也!庇帧叭,生也!
(5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狄,辟也!庇帧氨伲ㄒ。”
5.今語釋古語
即用魏代的去解釋魏以前的語言!稄V雅》釋詞一般都是采用以今語釋古語的訓釋方法。例如:
(1)《釋宮》卷七上:“徛,步橋也!薄稜栄拧め寣m》:“石杠謂之徛!惫ⅲ骸熬凼械臑椴蕉,徇也,或曰今石橋!贬屛脑疲骸敖耜P(guān)西呼椅,江東呼杓!卞X大昭《廣雅疏義》:“橋可以通徒行,故謂之步橋,”古代的“徛”,魏代叫“步橋”,晉代叫“石橋”。
(2)《釋獸》卷十下:“特、羝、豭,雄也!贝酸尗F之雌雄!墩f文,隹部》:“雄,鳥父也!庇帧按,鳥母也!薄墩f文·牛部》:“牡,畜父也”又“牝,畜母也!薄都本推罚骸按舜菩坳蚰迪嚯S!鳖亷煿抛ⅲ骸帮w曰雌雄,走曰牝牡!薄按菩邸北局革w禽,“牝牡”本指走獸。后來統(tǒng)言之,“雌雄”也可指走獸!墩f文·牛部》:“特,樸特,牛父也,”《說文·羊部》:“羝,牡羊也!薄墩f文·豕部》“豭,牡豕也”,“特”、“羝”、“豭”古代分別指公牛、公羊、公豬、張揖用今語“雄”釋之。
(3)《釋詁》卷四上:“黔首、氓,民也!薄墩f文,黑部》:“黔,黎也!刂^民為黔首,謂黑色也。周謂之黎民!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》:“更名曰黔首!蓖跄顚O《廣雅疏證》:“諸書皆在六國未來之前,蓋舊有此稱,而至秦遂以為定名,非始創(chuàng)為之也,”“黔首”是秦代以及秦以前對“民”的稱呼。
(4)《釋宮》卷七上:“京、庾、廩、……困,倉也。”《說文·倉部》:“倉,谷藏也,”蔡邕《月令章句》云:“谷藏曰倉,米藏曰廩。”《說文·廣部》:“庾,水漕倉也!蝗諅}無屋者!惫糯皞}”的種類和形制不同,名稱也不同,如藏谷的叫倉,藏米的叫廩,水漕倉叫瘐,張揖在《廣雅》里用“倉”通稱之,
6.雅言釋方言
即用魏代規(guī)范語言解釋古今方言詞。例如:
(1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崽,子也,”《方言》卷十:“崽者,子也。湘沅之會,凡言是子者謂之崽,若東齊言子矣!薄搬獭睘橄驺渲粫胤降姆窖栽~,“子”為雅言。
(2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翁、公、叟,父也。”《方言》卷六:“傻、艾、長,老也。東齊魯衛(wèi)之間,凡尊老謂之傻,或謂之艾。周晉秦隴謂之公,或謂之翁,南楚謂之父,或謂之父老!薄傁”與“叟”同,“翁”、“公”、“叟”為方言詞,“父”為雅言。
(3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姐,母也。”《說文,女部》:“蜀人謂母曰姐!薄敖恪睘楣潘拇ǚ窖栽~,”“母”為魏代雅言。
(4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逞,疾也!薄斗窖浴肪矶骸俺,疾也。楚曰逞!薄墩f文·辵部》:“楚謂疾行曰逞!薄凹残小保叛越小凹病,楚方言叫“逞”。
(S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眉、棃,老也。”《方言》卷一:“眉、梨,老也。東齊曰眉,燕代之北鄙曰黎!薄袄稀睘檠叛裕懊肌、“黎”為方言詞。
7.常用語釋常用語
即用常用詞解釋常用詞,例如:
(1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同、儕、等,輩也!
(2)《釋言》卷五上:“吐,瀉也!
(3)《釋訓》卷六上:“拳拳、區(qū)區(qū)、款款,愛也!
(4)《釋親》卷六下:“男子謂之丈夫,女子謂之婦人!
(5)《釋器》卷八上:“赤銅謂之錫!
(二)反義為訓
用反義詞相互訓釋。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詞義訓釋現(xiàn)象。例如:
(1)《釋詁》卷四上:“廢,置也!卞X大昭《廣雅疏義》:“《說文》:‘置,赦也。……以廢為置,猶亂為治,徂為存,故為舍!
(2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毓,長也!薄柏梗梢!
(3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曩,久也!薄瓣,鄉(xiāng)也!
(4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陶,喜也。”“陶,憂也!
(5)《釋言》卷五下:“濘,清也!薄皾,泥也。”
[2]
(三)廣義釋狹義
以外延大的詞語解釋外延小的詞語,這是由《廣雅》作為辭書的性質(zhì)所決定的,
(1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艾,耆,老也。”《說文,老部》:“老,考也。七十曰老!薄抖Y記·曲禮》:“五十曰艾,六十曰耆。…‘老”為泛稱,指年齡大,“艾”:五十歲。耆:六十歲!稄V雅》不管“五十”、“六十”、“七十”、“百年”,通稱為“老”,外延大。
(2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刵,……絕,……刖,……刈,斷也!薄墩f文,斤部》:“斷,截也。”《釋名,釋言語》:“斷,段也。分為異段也!薄墩f文·刀部》:“刑,斷耳也!薄皠n”為耳之斷!墩f文·糸部》:“絕,斷絲也,”“絕”為絲之斷,《說文·刀部》:“刖,絕也!薄队衿罚骸半荆瑪嘧阋!薄半尽睘樽阒當!墩f文·刀部》:“刈,芟革也!薄刈”為草之斷!墩f文·刀部》:“劓,刑鼻也。或作劓”!柏妗睘楸侵當啵瑹o論“斷耳”、“斷絲”、“斷足”、“斷草”、“斷鼻”,《廣雅》統(tǒng)稱為“斷”。
(3)《釋詁》卷一上:“腆……涯、裂、智、貼、戀、霜、皇、……黨、賁,美也。”《說文,肉部》:“腆,設(shè)膳腆腆多也。”又“腆”為膳之美。《玉篇》:“涯,美也。”“涯”為酒之美也!队衿罚骸叭,美也!薄皧病睘榕。《玉篇》:“智,初減切,臉智,羹也。”“貼,大羹也!薄皯,煮魚肉!薄八澄睹酪病!薄爸恰薄ⅰ懊b”、“戀”、“霜”,皆為味之美!冻o·離騷》:“朕皇考曰伯庸!蓖跻葑ⅲ骸盎,美也!薄盎省睘榇笾!包h”為言之美。《說文·貝部》:“賁。飾也!薄百S”為飾之美。不管膳之美、酒之美、女之美、味之美、大之美,言之美還是飾之美,《廣雅》統(tǒng)稱為“美”。
(4)《釋詁》卷二下:“淅、……溞、澡、沐、浴、……沫,灑也!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灑,滌也!薄盀ⅰ绷x為洗滌。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浙,汰米也!薄队衿罚骸颁溃匆。”“淅”為米之灑。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澡,灑手也!薄霸琛睘槭种疄。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沐,濯發(fā)也。”“沐”為頭之灑。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浴,灑身也。”“浴”為身之灑。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沫,灑面也。”“沫”為面之灑。
不管是米之灑(洗)、手之灑(洗)、頭之灑(洗)、身之灑(洗)。還是面之灑(洗),《廣雅》統(tǒng)稱“灑”(洗)。
《廣雅》以廣義釋狹義,體現(xiàn)了辭書的釋義特點:注重概括意義,忽略具體意義。這是通釋語義專著與隨文釋義傳疏的最大區(qū)別。
(四)共名釋別名
即指出某一事物所屬的種類。例如:
(1)《釋草》卷十上:“掎、子,菜也!
(2)《釋草》卷十上:“蘇、優(yōu)、芥、莽、蘆、毛,草也,”
(3)《釋草》卷十上:“龍?zhí)、虎掌、羊骰、兔頭、桂支、蜜笛、瘴疇、貍頭、白痺、無餘、縑,瓜屬!
(4)《釋鳥》卷十下:“椿晚、鶩鳥、鸞鳥、鹔鷂、鸑族、鴰笛、駿鹱、廣昌、鷦明,鳳皇屬也。 ”
(5)《釋鳥》卷十下:“跳離、延居、頸雀,怪鳥屬也。”
(五)界說
也叫“義界”。就是用下定義的方式解釋詞語,例如:
(1)《釋天》卷九上:“一谷不升曰歉,二谷不升曰饑,三谷不升曰饉,四谷不升曰罩,五谷不升曰大侵。”
(2)《釋天》卷九上:“山神謂之離。”
(3)《釋丘》卷九下:“邱上有木為柲丘!
(4)《釋畜》卷十下:“白馬朱鬣,馼!
(5)《釋獸》卷十下:“獸一歲為縱,二歲曰耙,三歲為肩,四歲為特!
(六)描寫形象
對詞所標志的事物形狀、性能作描寫。例如:
(1)《釋鳥》卷十下:“鳳皇,雞頭燕頷,祟頸鴻身,魚尾駢翼,五色以文。首文曰德,翼文曰順,背文曰義,腹文曰信,膺文曰仁。雄鳴曰即即,雌鳴曰足足;桫Q曰固常,晨鳴曰發(fā)明,晝鳴曰保長,舉鳴曰上翔,集鳴曰歸昌!
(2)《釋獸》卷十下:“俸(鱗),狼題肉角,含仁懷義,音中鐘呂,行步中規(guī),折還中榘,游必擇土,翔必后處,不履生蟲,不折生草,不群居,不旅行,不入陷井,不羅罘握,文章彬彬!
(3)《釋樂》卷八下:“笙,以瓠為之,十三管,宮管在左方!
(4)《釋樂》卷八下:“篪,以竹為之,長盡四寸,有八孔。”
(5)《釋地》卷九下:“東方有魚焉,如鯉,六足,鳥尾,其名曰鮐。南方有鳥焉,三首,六目,六足,三翼,其名曰驚走。西方有獸焉,如鹿,白尾,馬足,人手,四角,其名曰獲如。北方有民焉,九首,祟身,其名曰相繇。中央有祟焉,人面,豺身,鳥翼,蛇行,其名化祟,此五方之異物也。”
從以上我們對《廣雅》釋義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,由于《廣雅》是辭書,不是字書,因此《廣雅》主要有聲訓和義訓兩種釋義方法,《廣雅》運用聲訓來解釋詞義,主要有同音相訓、音近相訓(用雙聲韻轉(zhuǎn)字進行訓釋、用疊韻聲轉(zhuǎn)字進行訓釋、用聲轉(zhuǎn)韻轉(zhuǎn)字進行訓釋)兩種情況。《廣雅》中的聲訓,既說明文字通假,也探求詞語的來源,同時也保存了不少古音資料,是我們研究先秦漢魏語音的重要資料,在漢語音韻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!稄V雅》釋義,除聲訓外,基本上都是義訓,這類訓詁方法在《廣雅》里所占的比重最大,并且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運用。從釋詞和被釋詞的關(guān)系看,《廣雅》的義訓可以分為同義相訓、反義為訓、廣義釋狹義、共名釋別名、界說、描寫形象等六種類型。而同義相訓又分為單訓、同訓、互訓、遞訓、今語釋古語、雅言釋方言、常用語釋常用語等七種類型!稄V雅》以廣義釋狹義,體現(xiàn)了辭書的釋義特點。
《廣雅》先進的訓詁方法,是漢語訓詁學不斷發(fā)展、補充、完善的結(jié)果,豐富了漢語訓詁學史。其聲訓是對漢代聲訓的繼承和延續(xù),清代“因聲求義,不限形體”這一訓詁法寶正是在漢魏堅實的聲訓基礎(chǔ)上出來的。其義訓對后世辭書編撰和注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(jīng)驗,產(chǎn)生了廣泛的影響。
[3]
【試析《廣雅》釋義方法探析】相關(guān)文章:
試析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營銷探析03-25
“述而不作”的方法論探析03-06
探析大學英語寫作方法12-05
探析大豆的播種過程及方法03-18
探析英語語音教學方法03-19
探析高考英語閱讀技巧與方法03-20
環(huán)境污染的計量方法探析03-21